2016/09/20

椎間盤篇


"有長期下肢、腰椎、骨盆痠麻痛的困擾嗎?
除了姿勢不良造成的肌肉疲勞以外
椎間盤也是很常見的腰椎病灶喔!"




  • 要了解椎間盤的問題就要先知道什麼是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
  顧名思義,椎間盤就是脊椎每兩節之間的盤狀軟組織結構。主要的功能除了連結提供脊椎的活動度並傳遞每兩節脊椎之間的重量並以外,由於本身具有相當的彈性,所以又能讓脊椎具備對於壓力、外力衝擊、有一定的緩衝能力。所以椎間盤一旦出問題,就會容易影響脊椎的基本功能,甚至造成疼痛、痠麻的症狀。

  我們的椎間盤構造分為中央的髓核和外圍的纖維環。髓核主要由牙膏狀的半流體組成,含有大量的水分;纖維環則是由纖維蛋白交錯排列而成,維持本體的外型的完整。所以椎間盤就如同水床一樣,由外側的纖維環包覆流體的髓核,提供應對外力(壓力)的衝擊吸收能力。








  • 椎間盤的問題以纖維環的結構外型是否被破壞可以簡單分成三類:



椎間盤膨出(Bulge of IVD)
        髓核的位移還沒有超過纖維環的範圍,由於本身的結構已經稍微受影響,所以雖然還不至於產生神經根壓迫的問題而引起強烈不適,但已代表椎間盤已經有不穩定的現象,容易在早上剛睡醒起床時或長時間坐或站姿之後在腰部產生痠痛緊繃不適感,是椎間盤已經出現狀況的一個警訊。

椎間盤突出(Prolapse of IVD)
        髓核的位移已經超過纖維環的範圍,但纖維環結構還未完全破裂;進而椎間盤本體其往後或往後外突出的現象,容易向後造成脊椎後縱韌帶或神經根的壓迫。整體來說,往後側方突出的機會遠大於往前突出,這是因為椎體前方有大面積的前縱韌帶包覆而有所保護與限制。 
        受壓迫的神經根會產生神經性的疼痛(如頸、胸或是下背痛),然而症狀的強度與位置會隨著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情形的不同而有所變異,如壓迫到脊髓,則可能有雙側上肢或下肢麻痛無力的情況,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大小便失禁。如壓迫到神經根,則可能會有單側肢體的痠麻痛或是無力的現象。一般而言,如果咳漱、打噴嚏、突然的震動或撞擊會瞬間劇痛甚至無法動作的現象,則就很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情況發生。


椎間盤破裂(Extrusion of IVD)
        髓核的位移已經超過纖維環的範圍且纖維環結構已經破裂。此時由於髓核的流動已經完全失去限制,加上髓核物質對於附近軟組織與神經根而言都是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所以會造成非常強烈的疼痛、痠麻,甚至讓患者無論在任何姿勢或動作之下都難以為繼,對日常生活造成強烈的影響與困擾。




  • 椎間盤突出的評估與診斷:
        物理治療師可經由症狀呈現及一些動作測試的理學檢查,並搭配適當的影像學資料,來判斷是否為椎間盤是否有不穩定的現象,判斷椎間盤問題的嚴重程度,實施適當的徒手治療手法去對椎間盤作復位,並衛教生活上工作、運動的注意事項,教學對脊椎穩定度有幫助的核心訓練,長久的做到治療與預防。所以,一旦有上述問題相似的困擾,歡迎向熟識的治療師做點諮詢或尋求評估的幫助,早日確認問題,早日解決,讓生活更有品質喔!




X-ray,可觀察到椎間何處有無狹窄或退化的情況;MRI,可以明確地看出何節的椎間盤突出、纖維環的狀態,並且是否有壓迫到脊髓或是神經根,可一目了然。






有任何身體上痠痛、疼痛的困擾或想知道的物理治療的相關資訊
歡迎與我們聯繫喔!





2016/09/19

職業與物理治療 辦公室篇




"今天,我們來聊聊上班族肩頸、腰背痠痛的常見原因吧!"


        “長時間維持在不良的姿勢下工作是大多是上班族痠痛的主要原因。不好的工作姿勢會讓脊椎的壓力增加、肌肉等軟組織的負擔變大、椎間盤與脊椎本體也容易隨著時間加速退化,所以在工作時維持正確的姿勢對於脊椎的健康絕對有直接正面的幫助。
以下就是常見的不良姿勢與其相對容易產生的問題:

  • 頭部前引(Forward head)


                我們在辦公室盯視電腦螢幕時常常會低頭且維持視野的水平,這樣的結果就是會讓頸椎出現有點類似S型的排列;這樣的姿勢比單純看書或手機的低頭動作對頸椎與其附近的肌肉造成的負擔更大,如果又剛好本身有頸椎椎體排列或神經根方面的問題,就有可能除了肩頸痠痛外又同時出現偏頭痛或上肢痠麻等症狀。


  • 駝背
                駝背其實指的就是胸椎與腰椎維持在一個比較向前彎曲的動作之下。對於這部位的核心肌群來說在這樣的動作下維持姿勢比較沒有效率、容易疲勞;也容易讓椎體前方的壓力大於後方,這時椎間盤就像大口咬漢堡時裡面的肉與生菜一樣向後滑出來,造成椎間盤突出而產生劇痛。


  • 長時間坐姿(髖關節屈曲)
                 許多上班族的工作都是維持在坐姿之下,長時間坐在椅姿上會容易讓腰椎-骨盆-大腿前側深層的髂腰肌(Iliopoas)適應性縮短而緊繃,除了造成回復到站姿之下骨盆容易前傾、腰椎的曲度過大以外,緊繃的髂腰肌也會增加腰椎的壓力甚至限制腰椎的活動度。



其他關於髂腰肌(Iliopoas)(影片)



  • 翹腳
                有些人在辦公室工作時會有翹腳或單腳盤腿的習慣,這樣的動作會讓本來應該平均承重的左右兩側坐骨而產生受力不一致,久了之後會讓兩側的薦髂關節活動度、腰椎-骨盆-髖關節肌肉張力失去平衡,造成站姿甚至走路時下半身的腰椎-骨盆-下肢動態不對稱,影響腰椎的健康。另外,翹腳本身也會在坐姿下造成坐骨神經叢的壓迫,容易在下肢形成痠麻痛的症狀。

                這樣看下來,其實在台灣國內辦公室族群容易出現的不良姿勢其實很多,一部分是個人的習慣,另一部分是由於工作環境、設備(如辦公、電腦桌的高度組合)等因素造成。但無論如何,身體是自己的,為了能有好的工作與生活品質,還是要記得長時間工作之餘要記得起來活動、走動一下,伸展個數分鐘、倒杯水、上個廁所,讓自己的身體的肌肉骨骼有時間改變一下受力、用力方式,才不會讓它們過勞而抗議罷工喔!


“那有沒有哪些伸展動作是適合在短時間、小空間內使用的呢?”

當然有!在這裡就把物理治療師常常分享給病人的幾個小動作一併分享給大家吧!

  • 伸展腰髂肌(骨盆-髖關節前側肌群)
                一般網路上常見的是利用弓箭步來伸展,但很多人操作之後發現,其實單純弓箭步很難真的伸展到這組肌肉,但只要動作稍加修正並注意幾個細節,就可以讓腰髂肌的伸展很有感覺喔!


        這一組動作的重點是動作過程中要確定骨盆要正面朝前,可以將雙手插擺在骨盆上方便用眼睛確認;另外,雙腳腳尖(以腳掌內緣為基準)有沒有自然朝前也是可以double check的方法。動作的關鍵在後腳的膝蓋要盡量接近地面,上半身自然向上伸展,身體重心坐落於雙腿之間。 




        另一組動作的準備姿勢是平躺在床緣,雙手環抱單邊膝蓋,另一腳自然下垂出床外,利用重力向下去做伸展。


  • 伸展臀後肌群(骨盆-髖關節後側肌群)

                長時間久坐的另一組常緊繃的肌肉就是臀部後側的肌肉啦!臀部後側肌肉的伸展動作就比較多了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方法。
        平躺後先把其中一邊小腿橫跨在另一邊的大腿上,再用雙手環抱起下方的膝蓋,出力向身體靠攏,要注意整個過程下背部與骨盆盡量平貼在地上,避免對腰椎造成不必要的扭、壓力而受傷。


        第二種主要伸展臀部後外側的肌肉。雙腳併攏伸直平坐在地上後,將其中一邊小腿跨橫跨過另一邊的大腿,再將身體像反方向做旋轉並同時用手施壓靠近身體一次的膝蓋 。動作過程中也是盡量保持雙邊臀部與伸直一方大腿平貼在地上,避免過度扭轉影響腰部。



                最後,如果有常發作或者已經疼痛許久的脊椎問題,除了求助骨科、復健科以外,不妨尋求熟識物理治療師()的幫助,我們也很樂意提供適合的評估與治療。


有任何身體上痠痛、疼痛的困擾或想知道的物理治療的相關資訊
歡迎與我們聯繫喔!

2016/09/06

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 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當支配上肢的神經(臂神經叢)與供應上肢血流的血管由頸椎與上胸廓分支出來時會經過一些由肌肉、骨頭等組成的隧道,當肌肉過於緊繃或是骨性結構發生變化就會對此處的神經與血管造成壓迫,此時血管如同被擠壓的水管般失去供應養分與能量的功能,被壓迫的神經也無法正確傳遞訊號與控制肌肉,便會產生手指麻木、上肢無力、肩頸鈍痛或前臂冷感、發紺、浮腫等現象。

  • 臂神經叢容易在哪裡受到壓迫呢?
第一個通道:斜角肌間隙
       臂神經叢的上游為第三頸椎道第一胸椎的神經根,多次分支和交會後形成臂神經叢,當其路徑要往下支配手臂時,第一個穿過的通道就是斜角肌間隙;此通道前方為前斜角肌、後方為中斜角肌,底部則由第一肋骨所構成。當斜角肌在因姿勢不良的影響下變得緊繃起來時就會讓此通道狹窄,緊繃的斜角肌也可能拉高第一肋骨,使得通道更加狹小進而更容易壓迫臂神經叢。此部位造成壓迫的原因通常與頸椎的動作或姿勢不良有關。




第二個通道:肋鎖間隙
        當臂神經叢穿過斜角肌間隙後,接著會來到分別由位於上方的鎖骨與下方的第一肋骨組成的骨性通道,所以一旦鎖骨與第一肋骨的距離過近,之間的血管與臂神經叢就容易受到壓迫。此部分通道狹窄的原因通常與肩頸姿勢不良有相當直接的關聯性。






第三個隧道:胸小肌下間隙
        最後一個容易造成臂神經叢出問題的路徑位於胸小肌下方,當上臂舉高或外展時,鎖骨出現動作或者胸小肌收縮、臂神經叢與伴走的血管也會因為動作而改變走向產生張力,此時此部分便容易承受壓力或拉扯而產生症狀。這部份的問題通常與工作或運動的動作型態有明顯的相關。








  • 容易發生類似問題的族群有哪些呢?
因為臂神經叢生理結構位置的特性,基本上我們會把TOS的原因大致分成兩類:
第一類、姿勢相關
        當人們因為無論長期工作需求或者不良的習慣,讓肩頸出現如駝背、圓肩、垂肩、頭前傾等不好的姿勢,第一通道的斜角肌間隙與第二通道的鎖骨與第一肋骨就容易壓迫到臂神經叢造成明顯的神經症狀。這類症狀通常以上臂、手臂甚至手指頭出現痠、麻、痛為大宗,持續的時間較長且嚴重者有可能因為神經肌肉的支配減弱而出現動作無力的現象;好發於工程師或者辦公室文書工作者這類的族群,以及長時間使用行動3C產品的愛好者。(低頭族、智慧型手機、筆電)

第二類、動作相關 
        另一種以第一通道與第三通道的肌肉壓迫為主要原因;工作或運動中會做出用頸部夾東西、手臂抬高、投擲等動作,也容易造成斜角肌或者胸小肌壓迫神經血管而產生不適。這類的問題持續時間較短且平常沒有明顯症狀;通常要在動作反覆出現或持續進行才會隨著次數與時間拉長,痠麻痛的感覺才會越來越強烈,而在動作停止稍作休息之後症狀就解除。常見的族群如提琴演奏家(脖子夾樂器)、公司總機(脖子夾電話)、棒壘球運動員(反覆投擲)、教師(提筆書寫黑板)等。



  •  如何治療改善與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的不適
        在臨床上,物理治療師會先去從職業、運動習慣甚至病人的姿勢先去猜測可能產生壓迫的部位,並且用動作評估或神經張力測試去確認神經受壓迫的狀況,最後利用徒手治療去恢復以上三個常見通道的肌肉、骨骼的張力或位置,必要時重新強化與再訓練相關部位的肌力與動作組成,才能根本上去解決這類的問題且避免復發。
有任何身體上痠痛、疼痛的困擾或想知道的物理治療的相關資訊
歡迎與我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