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

運動中發生的"疼痛"

"喜愛運動的你,是否曾在運動過程產生疼痛?" 
"經歷一整天的工作,身體是否產生不適? "
"到底哪些可自癒?哪些又該有警覺?甚至應尋求專業的評估與協助呢?。"
     
        這裡以下的討論將針對這類的問題提供一些解答。首先,運動中最常受傷的是肌肉、肌腱、韌帶這類有彈性的軟組織;然而這些組織都有生理上的黏彈性極限,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生理黏彈性曲線的特性,了解在什麼情況他們容易產生疼痛且有可能造成無法自行修復的傷害。
▲上圖是軟組織的應力-長度關係變化圖
     
身體各部位的軟組織隨著壓力、拉力甚至剪力的增加,長度順應力量的增加會有四個階段的長度變化 
第1階段 只是組織內疏鬆的膠原蛋白微微繃緊,實際長度變化不大 。 
第2階段形變量隨著力量增壓而增加增加,軟組織會成線性正相關接近等比例拉長,在此範圍內組織還會保持彈性,即使有繃緊的痠痛不適感,只要壓力不持續過久,隨時可以恢復到正常的長度,屬於可逆的情況
第3階段達到屈服點(Yield Point),也就是組織彈性的極限,超過這個點就會開始產生不可逆的傷害,例如各種輕中度的肌腱韌帶撕裂傷,伴隨活動中較劇烈的疼痛及發炎反應(紅腫熱痛)就此產生。若壓力持續增加則進入第4階段組織將重度損傷甚至完全斷裂,需要外科手術介入而且通常會有不可逆、修復的傷害
        研究統計指出,日常生活和一般的常見的活動(包含低強度的跑跳),對肌腱韌帶造成的負擔最多只有所能承受最大力量的1/3,相對應的長度變化只有2-5%,離彈力極限的屈服點還很遠。但若瞬間力量快速增加,會使彈性組織來不及吸收能量,導致如第2階段的變化,提早達到屈服點,嚴重的話會造成不可逆的撕裂傷,所以在做一些運動中常見的瞬間急停、快速折返、用力拋擲等高速動作,若每次特定動作都會痠痛不適就是警訊,可能軟組織已有些微損傷,應休息觀察甚至尋求專業醫療提供協助,確認問題的狀況,避免拖延累積傷害。

        此外,循環式的重複力量的影響,也可能讓軟組織產生潛在的變化,使彈性疲乏改變生理曲線,如右圖在接近屈服點前開始產生微損傷(Micro-failure),若反覆的狀況持續發生,又沒有給予組織適當的時間或營養修復,就會造成慢性的過度使用傷害。軟組織一旦受傷,彈性曲線會改變,會讓組織的耐受度降低,甚至連一般生理性活動強度的重複動作都可能持續產生微損傷,這時運動中的痠痛就會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動作中也如影隨形的產生。 

         簡單來說,軟組織長度變化的第2階段範圍內狀況是比較可逆、易恢復的,在這範圍內重複壓力而造成的微損傷,通常痠痛感較輕微、沒有明顯壓痛點,經過休息5-7天內即可自行恢復。但若痠痛感持續超過7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疼痛產生,無論狀況有沒有繼續惡化,都要考慮組織壓力是否未解除而持續有新的微損傷常見的關節軟組織傷害如半月板破裂、關節唇撕裂、十字韌帶斷裂等,往往都在關節的功能失常前早已有症狀產生,但卻被忽略或被誤認為單純只是疲勞,而錯失治療與訓練的黃金時期。 


  所以無論是在喜歡的運動過程中或日常生活、工作上的動作裡,常常發現有反覆出現的疼痛或不適,都應該警覺到這是身體給予的警訊,代表著不舒服部位的軟組織都在承受的不正常的外力,也代表著這些部位正常的功能出現問題,不單單是緊繃或疲勞那麼單純。這時要避免長久問題的產生甚至惡化,都可尋求治療師協助評估,找出結構失衡或動作控制不佳而造成的壓力源,並給予適當的放鬆調整或動作整合訓練,才能促進軟組織在力學學上達到平衡,並恢復自我修復的能力,使之保有正常的彈性及動作功能,避免進入第3階段導致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有任何身體上痠痛、疼痛的困擾或想知道的物理治療的相關資訊
歡迎與我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