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顧名思義,為一種發病後,脊椎會漸進式失去原本的彈性及柔軟度、最終呈現僵硬僵直的一種慢性脊椎炎。
流行病學統計,大約每1000人裡面會有1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且好發於20-40歲間的人,男性又為女性的3.5倍。發生的主因目前主流顯示跟遺傳較有相關,超過八成的個案的驗血報告會帶有HLA-B27的遺傳因子。
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發病時自身的白血球會攻擊自身的關節,主要影響位置為薦髂關節(如圖一)、脊椎小面關節、肋骨與胸骨間的關節,最後漸進為關節沾黏、關節融合。(如圖二)
▲ 圖一、薦髂關節容易受AS的影響
▲ 圖二 (左: 健康的脊椎、中: 發炎的脊椎、右: 沾黏的脊椎) |
僵直性脊椎炎會有哪些症狀?
主要的症狀有:
- 早起時下背、臀部特別會容易出現明顯僵硬、疼痛感(Morning stiffness/Morning pain),隨著起床後開始活動增加,不適感會漸漸減退。
- 隨著病程演進,脊椎的活動度漸漸開始受限,身體的旋轉、前彎後仰、側彎往往會變得不是這麼容易;呼吸時也會因為肋骨與胸椎關節的沾粘而導致胸口擴張不順,進而出現胸悶、常常需要大口吸氣的狀況。
- 若18歲前發病的個案,較易伴隨著膝蓋、腳踝的痛感。
- 當狀況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時,約有四成的個案會併發包含眼睛、心肺系統的病變。
什麼樣的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比較高?
- 有家族風濕免疫相關的遺傳病史,如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性關節炎。
- 連續三個月以上在薦髂關節(Sacralilium joint)有晨間僵硬、疼痛的症狀。
- 上述晨間僵硬的狀況在緩慢的活動過後即減輕。
- 脖子、身體活動範圍日漸受限,身體側面觀(lateral view)也日漸駝背。(如圖三)
▲ 圖三(左: 正常的人體側面觀。 右: 僵直性脊椎患者的側面觀) |
要如何確診?要找哪一科檢查才適當?
-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故找免疫風濕科做檢查才正確喔!
- 主要檢查為:血液的HLA-B27遺傳因子檢查;X光片去檢驗脊椎及薦髂關節因發炎而導致沾黏及結構改變的狀況,外觀看起來會有點像竹子一樣出現"節"。(如圖四)
圖四 (左: 正常的脊椎。 右: AS的脊椎有竹子般的結。) - 急性發炎期間,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紅血球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有可能會提高。
-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約有超過八成的僵直性脊椎炎個案的血液檢查會帶有HLA-B27的遺傳因子,但反過來說,帶有HLA-B27遺傳因子的人,並不表示就一定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全球人口大概5%的人帶有HLA-B27的血液遺傳因子,而這其中的1%-5%左右的人才會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
- 以上的檢驗都不會是以單一因素去確定是否為僵直性脊椎炎,綜合所有檢查結果才有辦法做最後的判斷及確診!
當被診斷出僵直性脊椎炎時,我該怎麼辦?
簡單把症狀分成急性及慢性兩個階段:
- 急性發炎階段,主要目標是讓受影響的關節休息並搭配藥物使用以期控制發炎反應、降低痛楚。
- 在慢性階段,主要為合適的運動及物理治療的介入,防止外觀上的脊椎變形及預防進一步的惡化。
僵直性脊椎炎的人都服用哪類藥物呢?
藥物的使用一般會先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跟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為主,若此兩類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又符合生物製劑的給付條件,就可以申請健保給付;否則生物製劑對每個患者的效果不一、副作用變化比較大且目前屬於自費項目。
物理治療師能提供什麼幫助?
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最適合的運動為核心肌群強化、游泳等非衝擊性的活動,並搭配足量的伸展去保持身體的活動度。
物理治療師可以透過動作評估測試,找出比較緊繃的筋膜及關節位置,先以徒手治療的方式,幫助患者筋膜放鬆、幫助尚未融合的關節增加活動度;擬定合適的運動計畫,強化脊椎的穩定度與柔軟度,以恢復或維持生活中的動作品質,並教學患者如何在安全為前提下從事適當的運動。當這類患者想要從事較激烈或帶衝擊性的運動前,如短跑或球類運動,也可以先請物理治療師評估過後,針對個案的情況再給予不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