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足部疼痛 (足底筋膜炎)

        在演化上,當人類從四足爬行成用兩隻腳走路時,身體的重量就直接坐落在下肢一直傳到足踝,然而如此龐大的重量移動時所產生的衝擊如果直接落在單一骨頭結構上,勢必會形成巨大的瞬間壓力;因此人體有一個簡單的系統可以像避震器或桌腳的塑膠墊來一樣來緩衝力量,也就是足弓。
        足弓的組成可分成骨性結構的排列與軟組織的懸吊支撐,足踝處有許多小骨頭,彼此之間有韌帶去維持其穩定度,形成一個如拱橋般內高外低的弓體,而足底筋膜就扮演著弓弦維持弓體的形狀,如果足部在排列上出現問題就可能因力量分配不均而疼痛。另外,小腿後肌群-跟健(阿基里斯腱)的肌筋膜與足底筋膜是相連的,所以也有可能相互影響而出現不適。 
        當你發現走路走久時足內側不舒服、早上起來剛下床一踩地時腳跟很痛、站久感到腳底不適等症狀,時好時壞、反覆發生時,就可能是以下問題造成的:

  • 足弓過高或低
        足底筋膜是腳跟(跟骨)與前足(指骨)之間的強韌肌束,就像弓箭上的弦一樣,具有維持足弓形狀與結構的功能,當足弓過高或低時,容易造成足底筋膜張力與壓力不平均,行走時的反覆拉扯便容易產生發炎反應,適當的休息可得到緩解。夜間因睡眠時發炎物質持續累積,故在晨間醒來踩踏的初幾步會在腳跟底部感到異常疼痛,待肌肉活動開來才會逐漸紓緩,一旦又過度使用就會再次感到不適。


  • 小腿後側肌群緊繃
        小腿後側肌群主要是讓腳能夠做出墊腳尖的動作,當小腿後側肌群過於緊繃,會經由阿基里斯腱對跟骨產生拉扯,跟骨是足弓這座拱橋的基石,當跟骨產生錯位,整個拱橋(足弓)就有塌陷或不穩定的可能,因此容易在足弓內側或足背等處引起不適,另外,因彼此的筋膜相連,所以緊繃的小腿肌群也會連帶使足底筋膜張力過高而產生不適。

  • 臀肌無力
        一般而言,在行走時骨盆的穩定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臀肌出力,然而臀肌無力的人在跨步時習慣利用下背肌肉去做一個挺腰推進的動作來取代臀肌出力,如此會使身體動作重心偏移增加,無形中就增加踝關節與足部負擔而在前足底與關節處產生不適,通常也容易伴隨有下背酸痛的情形。 

  • 其他
        當薦髂關節失能時在步態上也可能產生代償現象增加腳踝的負擔,另外鞋型的選擇也是一大關鍵,若是選擇的鞋型過於狹窄(長久可能造成拇指外翻)或是鞋跟處太高(高跟鞋),走路時壓力集中在前足,都可能在行走時使得足部的壓力分布不平均而產生不適。



        許多人感到足底不適時都會以為是足底筋膜炎,確實發炎的問題會造成疼痛的感覺,但不應該就此認定足底筋膜炎就是病灶,而應該更加去分析造成發炎的原因,才能避免問題與症狀反覆發生;尋求專業人員如物理治療師的評估與協助,以儘早得到完善的治療。



有任何身體上痠痛、疼痛的困擾或想知道的物理治療的相關資訊
歡迎與我們聯繫喔!